在厦门集美学村,陈嘉庚先生的铜像静静矗立,注视着这片他倾尽心血建设的教育圣地。今年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厦门市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让"嘉庚精神"在新的时代绽放光芒。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华侨领袖、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支持抗战的爱国事迹,至今仍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17岁随父赴新加坡经商,经过艰苦奋斗成为东南亚著名的"橡胶大王"。事业成功后,他秉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先后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据统计,陈嘉庚一生为教育事业捐资超过1亿美元,在厦门建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抗日战争时期,他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抗战募集大量资金和物资,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在陈嘉庚的故乡厦门,纪念活动丰富多彩。集美鳌园修缮一新,新增的"嘉庚精神"主题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展现了这位爱国侨领的光辉一生。特别展出的陈嘉庚亲笔书信、办学账本等文物,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他"倾家兴学"的崇高精神。厦门大学校史馆推出的"校主与厦大"专题展览,详细记录了陈嘉庚创办厦大的艰辛历程。1921年4月6日,陈嘉庚在厦门五老峰下奠基创办厦门大学,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今年5月,厦门市举办了"嘉庚精神与新时代侨务工作"研讨会。国务院侨办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海外侨胞的宝贵精神财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代表分享了嘉庚精神在海外的影响。新加坡华侨博物馆馆长林少伟表示:"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的事迹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他是中新友好的重要桥梁。"
在教育领域,厦门市教育局将"嘉庚精神"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组织学生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集美学村等地。集美大学开展的"重走嘉庚路"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刻理解"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内涵。该校大三学生张明说:"每次走在集美学村的石板路上,都能感受到陈嘉庚先生对教育的热忱,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勤奋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陈嘉庚的实业报国理念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厦门市工商联负责人表示,许多企业家以陈嘉庚为榜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今年成立的"嘉庚公益基金"已募集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和公益项目。集美区还推出了"嘉庚精神"主题旅游线路,将陈嘉庚故居、归来堂等景点串联起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祖父常说'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家训。"据悉,陈嘉庚后人一直积极参与纪念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继续传承着嘉庚精神。今年,家族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捐赠给厦门市档案馆,为研究陈嘉庚生平提供了重要素材。
随着时代发展,嘉庚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明认为,在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既要传承其爱国爱乡、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也要发扬其开拓创新、实业报国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