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025年海峡两岸肿瘤防治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大陆和台湾地区的300余位肿瘤学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精准医疗时代的肿瘤防治新策略"展开深入交流。这是新冠疫情后两岸肿瘤医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线下学术盛会,为期三天的会议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临床诊疗新路径。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于金明作主旨报告,系统介绍了大陆在肿瘤早筛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通过液体活检等技术,我们现在能在症状出现前18个月发现肿瘤迹象,这为早期干预创造了条件。"于院士的发言引发与会专家热烈讨论。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张上淳教授则分享了台湾地区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特别是针对亚洲人群特异性靶点的研究成果。
本次研讨会特别设置了"两岸肿瘤防治经验分享"专题环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李伟教授介绍,该院与台湾多家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的肝癌防治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生存率提升了12%。"两岸在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为合作研究提供了天然优势。"李伟表示。台北荣民总医院肿瘤医学部主治医师林志明对此深表认同,他透露正在与厦门同行开展一项关于胃癌精准治疗的联合研究。
在青年学者论坛上,两岸年轻科研人员的交流尤为活跃。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博士生王雅婷展示了其团队在肿瘤微环境调控方面的发现,获得大陆专家的高度评价。"这样的交流不仅能碰撞出科研火花,更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王雅婷说。会议期间,两岸多家医疗机构还签署了6项合作协议,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和临床试验等多个领域。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姚冠华表示,此次研讨会为两岸肿瘤医学界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未来将继续支持此类活动常态化举办。"肿瘤防治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厦门作为对台交流前沿,愿意成为两岸医学合作的重要枢纽。"姚冠华说。据悉,下一届研讨会将于2026年在高雄举行,届时将重点讨论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